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简称Hp)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物,统计显示,我国Hp感染率为40%~90%,儿童Hp感染率为25%~59%。虽然全世界半数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但最终发展为胃癌者仅占感染人群的约1%。
从世界流行病学来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人群的4-6倍。但是,胃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异质性很强,不同的患者致病因素可能完全不相同,而且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仅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不足以引起胃癌,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主要原因,而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是明确的癌前病变,是演化为胃癌重要的中间步骤,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是一个漫长的病变过程,各种致病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于不同阶段。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即在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通俗地说,幽门螺杆菌不能直接致癌,不是致癌的“元凶”,而是“帮凶”。
但是,患者也不必太过于紧张,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众多,但患胃癌为数很少,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的种类不同、细胞产生的毒力强弱也各有不同,此外,在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患者的遗传背景、饮食因素、营养、获得感染的年龄以及其他环境因素,都可能同时起作用。
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为11.5%,与韩、日学者所报道的40.0%和65.1%的早期胃癌诊断率相差甚远。韩、日胃癌早诊率的提高最主要依赖于该两国实施的全国范围内的肿瘤筛查计划(cancer screening program),该计划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2年行胃镜或钡餐检查1次。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进而提高患者预后依旧是胃癌外科治疗的重中之重。
从世界流行病学来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人群的4-6倍。但是,胃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异质性很强,不同的患者致病因素可能完全不相同,而且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仅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不足以引起胃癌,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主要原因,而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是明确的癌前病变,是演化为胃癌重要的中间步骤,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是一个漫长的病变过程,各种致病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于不同阶段。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即在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通俗地说,幽门螺杆菌不能直接致癌,不是致癌的“元凶”,而是“帮凶”。
但是,患者也不必太过于紧张,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众多,但患胃癌为数很少,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的种类不同、细胞产生的毒力强弱也各有不同,此外,在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患者的遗传背景、饮食因素、营养、获得感染的年龄以及其他环境因素,都可能同时起作用。
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为11.5%,与韩、日学者所报道的40.0%和65.1%的早期胃癌诊断率相差甚远。韩、日胃癌早诊率的提高最主要依赖于该两国实施的全国范围内的肿瘤筛查计划(cancer screening program),该计划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2年行胃镜或钡餐检查1次。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进而提高患者预后依旧是胃癌外科治疗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