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患癌38年,他靠什么秘诀战胜癌症?
2018-07-16  0评论  3247浏览


三十多年内帮助二十余万人重获“新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85%的癌症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的数据,让我们明白国内癌症康复重要性的普及工作才刚刚开始。——袁正平


现任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

1981年罹患癌症,1989年创建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

参与发起创建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

荣获上海市十大年度人物、上海市十大杰出志愿者和中华慈善奖等。



85%的癌症患者死于康复期


提问:我们想请您以一位工作20余年的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会长身份,来和我们聊一聊关于癌症康复的那些事。

袁正平:一直以来,临床研究的进展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但是临床研究发展这么多年,我们看到的数据是,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是居高不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有这样一组数据:85%的癌症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85%的患者并不是死在了在临床治疗期,而是康复期。


也就是说,临床治疗和后期康复缺一不可。因此,只关注临床研究的进展,是不可能打赢和癌症的这场战斗的。



“中国式控癌”而非抗癌


提问:那以您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您觉得癌症康复重要性的普及工作,应该从哪里开始?

袁正平:首先,是要把治疗和康复进行无缝对接,因为康复在癌症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很重要。患者无论去哪家医院做什么样的治疗,最后都需要做康复。我们把治疗和康复组合起来,如果癌症的生存率上去了,这样就不用我们去强调康复的重要性,比一下就很明显。


第二点就是观念上的改变,很多人只知道治疗,盲目去治疗,这很容易就导致过度治疗的发生。现在这两年我们主要推荐“中国式控癌”,这是我们国家从事肝癌手术和研究工作四十多年的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提出的,汤老从事肝癌手术和研究四十多年了,原来是上海医科大学校长、中山医院院长,得过两个国际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肿瘤界的泰斗。


他在晚年的时候,写了几本书,对他这四十多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他的第一本书叫《消灭与改造并举》,他提出西医的治疗就是消灭和杀戮,但是单靠消灭是不够的,一定要和改造相结合。他说癌症是内乱引起的,它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因此消灭的代价太大了,消灭的过程中,可能是和它同归于尽。


他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癌症就是一只老鼠,他钻进了一家瓷器店,如果你很想消灭它,最好的办法就是扔颗手榴弹,它肯定死了,但是整家瓷器店和瓷器也全部破坏了。


他写的第二本《从孙子兵法谈抗癌指导》,他用一种哲学思辨的观念来看待癌症,而非临床治疗的角度。他从孙子兵法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中来辩证分析癌症的治疗模式。他以北平和平解放,不战而屈人之兵来论证与癌共存。他把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在癌症治疗上进行很好地对比和运用,什么样的病情运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或者组合方案,就像什么样的战争用什么样的战法一样。


我们俱乐部三十多年,很好的验证了汤老的这个理念,而汤老的理念又很好地指导着我们实践。



心理作用对患者的影响很大


提问:心理在癌症康复中一直被提到,大家也普遍认为心理作用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很大影响,您能和我们举个例子详细说明一下心理的作用吗?

袁正平:我认识一个德国留学回来的医生,手术刀法娴熟,他跟我讲过一个患者送红包做手术的事。这个患者第一次在他这做手术,他没收他送的红包,然后患者心里就各种嘀咕,总是感觉手术做的效果不好,医生没收红包不认真做啊。因为他一直惦记着手术没做好这件事,他的心情特不好,导致他的术后康复很不好。


没办法,他后面只能再做一次手术,很巧的是,还是在这个医生这里做。这次他就坚决要送红包,医生、麻醉师和护士,和他手术有关的每一个人都送了。因为上次的阴影,他就是认为是红包造成的,所以态度特别坚决,一定要送到。没办法,大家就假装先收下,手术依然很成功,但是他这次就感觉手术做得要比上次好。


这个患者感觉手术做的特别好,然后心情很好,恢复得很好。所以说,人的自我力量很强大,这个力量真的把它激发了出来,那真的让患者活得更长。



健康和生命是需要管理的


提问:那么,您的癌症康复俱乐部已经三十年了,你们也一直在做癌症康复的普及和服务工作。你们有没有做过,比如说癌症康复做的好生存率提高多少这样的数据啊?

袁正平:这个没有,我们登记在册的会员是5~6万,期间不断有人进入,也不断有人离开,数据不好统计,而且也没有指标说明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多少。这就跟心理因素对患者造成影响一样,是没有办法量化和具象的。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它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据说国外倒是对我们疗法中的打坐念咒做了研究,他们证实了咒语能改变人的情绪、免疫力和压力等,国外甚至已经有这样的图像表明意念对于人健康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一直有在做生命目标管理这个活动,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很能提升患者康复期间的生命质量。


2003年——2008年,我们发起了一个相约到北京看奥运会的活动,准备组织一个助威团。当时我们上海这边有2000多人报名,5年后有198人一起到北京去看了奥运会。参加活动的人每天存2元钱,就像存下一份希望。


今年我们又组织了一次活动,3000多人报名。我们鼓励他们每天存5元钱,每天走10,000步。同时我们举办营养班、运动班和心理辅导班等康复活动,参加活动就能获得积分。到时候我们从高分到低分派发门票,积分将作为评估生命质量的指标。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生命和健康是需要管理的,这一点对于癌症患者更重要。



让癌症患者和平常人一样生活


提问:我们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你有提出一个“个十百千万”的倡议,能和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倡议吗?

袁正平:“个”就是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十”就是每天和十个人交谈;“百”就是每天写一百个字;“千”就是每天看一千个字;“万”就是每天走一万步。


这个是我们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对于癌症患者康复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在很多癌症患者意识里,他们患癌之后就成了“废人”,家属的关心和照顾更会加剧他们的自卑感,他们渐渐会放弃生活,以一种极度压抑和沉默的心情过日子,心情不好,治疗和康复都做不好的,这就成了恶性循环了,所以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不利的。


“个十百千万”就是一个康复的处方,它把运动和心理放在一起,鼓励癌症患者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去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样他们才能走出那种阴郁的心理,他们的康复才能做得更好。


目前“个十百千万”里面没有涉及到营养,因此还需要补充营养的部分进去。



人工智能将为患者定制康复方案


提问:我们觉得“个十百千万”真的很实用。您是否会考虑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让更多患者养成“个十百千万”这个习惯呢?

袁正平:我觉得没问题啊,我就想做康复领域的人工智能,我今年会在人大代表大会上提出来。明年我们成立三十年,我们要总结我们三十年内的成果,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我想把这三十年的成功经验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癌症康复的解决方案,涵盖运动、营养、心理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化工具。这样我们全国各地的患者就能接收到最系统的康复方法,它能正确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一日三餐的安排、保健品的选择、运动的选择等,不同人根据你的身体体质配置你不同的康复方案,给你制定好标准。


汤老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游泳对康复的影响。他调查过癌症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游泳时,生存周期的统计。数据显示:游泳强度过高的生存周期最短,不游泳的或者游泳量很少的排第二,游泳适度的患者生存周期最长。也就是说,运动超负荷对于癌症患者而言还不如不运动。因此,在运动强度标准制定上,要因人而异。


不仅在运动上可以量身定制,在饮食上,也可以进行干预,制定适合他的一日三餐;在睡眠上,可以推荐早晨的冥思和晚上的音乐催眠等等。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这套系统将是一套百科全书,而且是适合自己的百科全书。我衷心希望,人工智能能在康复领域运用大放光彩,我也相信他正在到来。


受访者:袁正平

采访者:王侨元

责任编辑:周金虎


本帖最后编辑于2018-07-18

要回复讨论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