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癌转移到淋巴
1.病因:甲状腺癌发生的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认为其发生与慢性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有关。
2.病理分类及生物学特性: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其发展过程、转移途径相差很大,其治疗也各不相同,病理方面可分为:
①乳头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60%,青年人发病较多,生长缓慢,低度恶性,转移多在颈深淋巴结,也有人认为乳头状癌属多中心性,或有对侧转移。
②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20%,多为中年人,恶性程度中等,发展较快,早期亦可有颈淋巴结转移。但主要经血转移至骨和肺。
③髓样癌:发生于滤泡上皮以外的滤泡旁细胞(c细胞),有散在性和家族性两类,约占5~10%。细胞排列成带状或束状,无乳头或滤泡结构,其间质内有淀粉样物沉着。分泌大量5-羟色胺和降钙素。组织学上呈未分化状态,但其生物学特性则与未分化癌不同。恶性程度中等,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晚期可有远处转移,家族性髓样癌多为双侧叶同时受累。
④未分化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0~15%,按其细胞形态又可分为小细胞和巨细胞性两种,多发生于老年人,此型发展迅速,高度恶性,早期转移至颈淋巴结,可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并经血可转移至骨和肺。
⑤鳞状细胞癌:少见,约占0.8~2.2%,多见于老年人,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其可能是鳞状甲状腺滤泡上皮化生而来,或胚胎残留的鳞状上皮组织而来。一般为单灶性起源,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浸润性,生长较快,倍增时间较短,可见淋巴结转移,发生血行转移者较少。
3.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是在甲状腺组织内出现一质硬而高低不平的结节,晚期常压迫喉返神经、气管、食管而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如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碱下垂、眼球内陷、同侧头面部无汗等);颈丛浅支受损时,病人可有耳、枕、肩等部位疼痛。局部转移常在颈部,出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远处转移多见干扁骨(如颅骨、椎骨和骨盆)和肺。
有些病人的甲状腺肿块不明显,而以颈、肺、骨骼的转移癌为突出症状。因此,当颈部、肺、骨骼有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存在时,应仔细检查甲状腺。
髓样癌常是家族性疾病,病人可同时有其他内分泌腺疾病(嗜铬细胞瘤和/或甲状旁腺增生或肿瘤),由于癌肿产生5-羟色胺和降钙素,临床上可出现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
4.诊断:儿童及男性发现甲状腺结节,应高度怀疑有癌症可能。儿童时期发现的甲状腺结节,约50%为甲状腺癌,而成年男性甲状腺内单发结节为甲状腺癌的较女性高2倍。如甲状腺结节增长较快,检查肿物其表面不光滑,质地坚硬,吞咽时活动度减小,或多年存在的甲状腺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甲状腺肿物侵犯到周围组织可出现相应症状,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horner氏综合症等,有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同位素扫描,如果为冷结节,则约10~20%为癌肿,为配合同位素检查,近年多应用“b”型超声探测区别甲状腺结节是囊性,还是实性包块。如果是实性包块,并呈强烈不规则反射,则多有甲状腺癌的可能。
颈部x线平片检查除观察气管有无移位和受压情况外,主要观察甲状腺内有无钙化,细小沙粒样钙化影常提示有恶性可能,蛋壳状或大块致密的钙化则为良性肿瘤的表现。
穿刺细胞学检查不但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而且可进一步明确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但此项检查有一定假阴性及假阳性率。
最后确诊应由病理切片检查来确定,因此,每个切除的甲状腺结节标本,均应常规地做病理切片检查,如术前怀疑甲状腺癌时,应在术中做冰冻切片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
5.治疗:
①手术治疗:各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与转移途径不同,故治疗原则也各不相同。
乳头状癌恶性程度较低,如果癌肿尚局限在腺体内,颈部淋巴结没有转移,可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对侧腺体大部切除。不需加行颈淋巴结清除术。如果已有颈淋巴结转移,则应同时清除患侧的淋巴结。
滤泡状腺癌即使癌肿尚局限在一侧腺体内,也应行两侧腺体连同峡部切除,如果没有颈淋巴结转移,也不需颈淋巴结清除。
髓样癌手术范围是两侧腺体同峡部全部切除,由于髓样癌早期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因此,应同时行患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除。
未分化癌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通常是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小,为防止癌发展引起的呼吸困难,可做气管切开,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鳞状细胞癌同样是属发展快、恶性程度高、较早侵犯其他重要器官,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尽可能行瘤体切除,而后给与根治性放疗,亦可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先行术前根治放疗,再行手术治疗。
②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素能抑制促甲状腺素分泌,从而对甲状腺组织的增生和分化较好的癌肿有抑制作用。因此,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可进行内分泌治疗,术后常规给口服甲状腺素片,每日120~160毫克。
③放射治疗:未分化癌以外放射治疗为主,放疗通常宜早进行。分化好的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对外放射治疗不敏感,仅对术后少量残留病灶或手术不好切除以及孤立性远处转移灶才选用放射治疗。
131碘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可浓集碘的转移性病灶,也可用于治疗不能手术和/或手术切除不完全的原发癌。131碘放疗对分化好的甲状腺癌有效,尤其适用于滤泡状腺癌,而对于未分化癌及髓样癌等因不吸收碘而无效。
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恶性度也最轻。约占甲状腺癌的半数,多见于儿童或年轻(40岁前)女性患者,有些患者在儿童时期曾作过颈部x线治疗。 肿瘤生长缓慢,可在甲状腺内局限数年,病灶可经腺内淋巴管自原发部位扩散至腺体的其他部位和局部淋巴结,也可局限数年,故易忽视其性质。 病理可见分化良好的柱状上皮呈乳头状突起,核清晰伴嗜酸性细胞浆,常可见同心园的钙盐沉积。 临床上除扪及结节或局部淋巴结肿外,表现较少。 甲状腺核素扫描时呈冷结节; 颈部x线检查可显示瘤体有细点状或同心园钙盐沉着。 乳头状癌可由tsh的刺激而生长,用甲状腺激素可使之缩小。手术如包膜完整而无转移者,寿限正常。如有血管侵犯,则三分之一患者约有10年存活率。治疗: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加化疗。
2.病理分类及生物学特性: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其发展过程、转移途径相差很大,其治疗也各不相同,病理方面可分为:
①乳头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60%,青年人发病较多,生长缓慢,低度恶性,转移多在颈深淋巴结,也有人认为乳头状癌属多中心性,或有对侧转移。
②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20%,多为中年人,恶性程度中等,发展较快,早期亦可有颈淋巴结转移。但主要经血转移至骨和肺。
③髓样癌:发生于滤泡上皮以外的滤泡旁细胞(c细胞),有散在性和家族性两类,约占5~10%。细胞排列成带状或束状,无乳头或滤泡结构,其间质内有淀粉样物沉着。分泌大量5-羟色胺和降钙素。组织学上呈未分化状态,但其生物学特性则与未分化癌不同。恶性程度中等,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晚期可有远处转移,家族性髓样癌多为双侧叶同时受累。
④未分化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0~15%,按其细胞形态又可分为小细胞和巨细胞性两种,多发生于老年人,此型发展迅速,高度恶性,早期转移至颈淋巴结,可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并经血可转移至骨和肺。
⑤鳞状细胞癌:少见,约占0.8~2.2%,多见于老年人,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其可能是鳞状甲状腺滤泡上皮化生而来,或胚胎残留的鳞状上皮组织而来。一般为单灶性起源,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浸润性,生长较快,倍增时间较短,可见淋巴结转移,发生血行转移者较少。
3.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是在甲状腺组织内出现一质硬而高低不平的结节,晚期常压迫喉返神经、气管、食管而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如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碱下垂、眼球内陷、同侧头面部无汗等);颈丛浅支受损时,病人可有耳、枕、肩等部位疼痛。局部转移常在颈部,出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远处转移多见干扁骨(如颅骨、椎骨和骨盆)和肺。
有些病人的甲状腺肿块不明显,而以颈、肺、骨骼的转移癌为突出症状。因此,当颈部、肺、骨骼有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存在时,应仔细检查甲状腺。
髓样癌常是家族性疾病,病人可同时有其他内分泌腺疾病(嗜铬细胞瘤和/或甲状旁腺增生或肿瘤),由于癌肿产生5-羟色胺和降钙素,临床上可出现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
4.诊断:儿童及男性发现甲状腺结节,应高度怀疑有癌症可能。儿童时期发现的甲状腺结节,约50%为甲状腺癌,而成年男性甲状腺内单发结节为甲状腺癌的较女性高2倍。如甲状腺结节增长较快,检查肿物其表面不光滑,质地坚硬,吞咽时活动度减小,或多年存在的甲状腺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甲状腺肿物侵犯到周围组织可出现相应症状,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horner氏综合症等,有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同位素扫描,如果为冷结节,则约10~20%为癌肿,为配合同位素检查,近年多应用“b”型超声探测区别甲状腺结节是囊性,还是实性包块。如果是实性包块,并呈强烈不规则反射,则多有甲状腺癌的可能。
颈部x线平片检查除观察气管有无移位和受压情况外,主要观察甲状腺内有无钙化,细小沙粒样钙化影常提示有恶性可能,蛋壳状或大块致密的钙化则为良性肿瘤的表现。
穿刺细胞学检查不但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而且可进一步明确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但此项检查有一定假阴性及假阳性率。
最后确诊应由病理切片检查来确定,因此,每个切除的甲状腺结节标本,均应常规地做病理切片检查,如术前怀疑甲状腺癌时,应在术中做冰冻切片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
5.治疗:
①手术治疗:各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与转移途径不同,故治疗原则也各不相同。
乳头状癌恶性程度较低,如果癌肿尚局限在腺体内,颈部淋巴结没有转移,可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对侧腺体大部切除。不需加行颈淋巴结清除术。如果已有颈淋巴结转移,则应同时清除患侧的淋巴结。
滤泡状腺癌即使癌肿尚局限在一侧腺体内,也应行两侧腺体连同峡部切除,如果没有颈淋巴结转移,也不需颈淋巴结清除。
髓样癌手术范围是两侧腺体同峡部全部切除,由于髓样癌早期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因此,应同时行患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除。
未分化癌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通常是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小,为防止癌发展引起的呼吸困难,可做气管切开,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鳞状细胞癌同样是属发展快、恶性程度高、较早侵犯其他重要器官,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尽可能行瘤体切除,而后给与根治性放疗,亦可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先行术前根治放疗,再行手术治疗。
②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素能抑制促甲状腺素分泌,从而对甲状腺组织的增生和分化较好的癌肿有抑制作用。因此,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可进行内分泌治疗,术后常规给口服甲状腺素片,每日120~160毫克。
③放射治疗:未分化癌以外放射治疗为主,放疗通常宜早进行。分化好的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对外放射治疗不敏感,仅对术后少量残留病灶或手术不好切除以及孤立性远处转移灶才选用放射治疗。
131碘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可浓集碘的转移性病灶,也可用于治疗不能手术和/或手术切除不完全的原发癌。131碘放疗对分化好的甲状腺癌有效,尤其适用于滤泡状腺癌,而对于未分化癌及髓样癌等因不吸收碘而无效。
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恶性度也最轻。约占甲状腺癌的半数,多见于儿童或年轻(40岁前)女性患者,有些患者在儿童时期曾作过颈部x线治疗。 肿瘤生长缓慢,可在甲状腺内局限数年,病灶可经腺内淋巴管自原发部位扩散至腺体的其他部位和局部淋巴结,也可局限数年,故易忽视其性质。 病理可见分化良好的柱状上皮呈乳头状突起,核清晰伴嗜酸性细胞浆,常可见同心园的钙盐沉积。 临床上除扪及结节或局部淋巴结肿外,表现较少。 甲状腺核素扫描时呈冷结节; 颈部x线检查可显示瘤体有细点状或同心园钙盐沉着。 乳头状癌可由tsh的刺激而生长,用甲状腺激素可使之缩小。手术如包膜完整而无转移者,寿限正常。如有血管侵犯,则三分之一患者约有10年存活率。治疗: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加化疗。